近日,新加坡交易所推出首批鋰和鈷期貨合約,這進一步推動了商品交易所為讓電池材料公司和投資者對使用期貨感興趣所做的努力。新加坡交易所近日啟動兩種鋰期貨合約和兩種鈷期貨合約的交易。倫敦金屬交易所和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已經提供了這兩種金屬期貨,盡管交易流動性仍遠低于已長期交易的大宗商品合約。隨著全球汽車行業加速推動電動汽車的發展,對生產電池所需礦物的需求正在迅速增加,從而引發了價格的大幅波動。全球鋰價格指數在過去一年里翻了兩番以上。報道指出,盡管前所未有的價格飆升趨勢引發了要求提高定價透明度的呼聲,但分析人士指出,期貨合約要有吸引力還面臨多重障礙——從市場相對復雜到更多地依賴長期供應交易,而這限制了現貨交易。標普全球商品洞察公司分析師利婭?陳說:“就鋰而言,礦業公司和鋰加工企業往往將其產量與長期合約捆綁在一起。如果沒有實物交割,這將是一個票據市場,在不提供對沖交易保障安全性的情況下,它就有可能陷入投機狀態。”新加坡交易所推出4種期貨合約:電池級碳酸鋰和電池級氫氧化鋰,外加鈷金屬和氫氧化鈷。截至2022年9月22日,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和倫敦金屬交易所的氫氧化鋰期貨合約的未平倉量均為零。報道稱,由于原材料價格上漲提高了電池成本,威脅到電動汽車的普及速度,在人們擔憂短缺加劇的背景下,汽車制造商和電池制造商一直試圖鎖定未來的礦物供應。這包括簽訂包銷協議,以及上游和下游企業建立多年的供應鏈合作伙伴關系。CRU咨詢公司高級分析師馬丁?杰克遜說:“對礦業公司而言,相較于期貨合約,這一做法的好處是,它能越來越多地帶來對開采業務的直接股權投資。只要現貨市場仍是交易材料中的‘少數派’,那么流動性就會限制期貨交易的潛力。”